联系人:杨成(董事长)
QQ:289884972
微信:13950789551
传真:0594-2199551/2119551
手机:13950789551/18905949551
公司地址: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沟尾村新塘 (旧厂)
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梅塘村东林66号(新厂)
人们在寺庙看到的文殊普贤佛像定做的佛像,并虔诚的向他们礼佛,但又有多少人理解文殊普贤佛像定做的佛像的真正的含义呢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文殊菩萨
世间人歌颂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爱,是付出不求回报的爱,但这种爱心只限于自己的儿女,是以深厚感情为基础的爱。正是如此,世间常有因爱成害的非爱之爱--溺爱,所以爱需要理智。菩萨的慈悲,是真诚理性的爱心,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,没有丝毫的企图,等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,以爱心呵护之,以智慧调教之。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要以文殊菩萨的智慧为先导,以免蹈溺爱之覆辙。
佛法常讲“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”。又说“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”。慈悲方便若不是以理智为基础,慈悲就变成祸害,方便就变成下流了。为什么会因为同样的慈悲与方便而有不同的结果呢?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智慧。有智慧为先导的慈悲与方便,能长养菩提,接引众生;没有智慧的慈悲与方便,是非仁之仁,只能滋生烦恼,让自己愈趋下流。经里说菩萨的六波罗蜜,是“般若为眼,五度为盲”,所以布施等五度以般若为导,便是波罗蜜--圆满功德,否则便很难不沦为出下流的方便。
世间人的感情是不稳定的,比如小青年谈恋爱时候说“我爱你”,变化很大,今天爱,明天不爱,靠不住。世间人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,所用的是“三心二意”。佛教我们要培养慈悲心,从智慧、理性生出对父母、对兄弟姐妹的爱心,扩大到对家族,再扩大到爱护一切众生。这是以清净平等心爱护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,从此地扩大拓开心量,这是真实智慧。
“文殊菩萨”,也称“文殊师利法王子”。“文殊师利”是梵语,翻成中文的意思是“妙德”、“妙首”、“妙吉祥”。也就是自性的智德。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,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。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,是诸佛之母。这是说般若智慧是诸佛的老师与母亲。众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果,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现世间。但是般若智慧无形无像,不可触摸,很难用言语表达,真可谓是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”。所以,用文殊菩萨做代表,给大众一个形像的比喻,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是佛道之必须。如果因此而执定有一位菩萨文殊是佛师佛母,不解经典言外之义,只让诸佛徒叹奈何,正中孟子所讥:尽信书不如无书矣。
在经典中有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行道度化众生的道场,中国的信众便以山西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,久而久之,这里便成为信众们朝拜文殊菩萨的圣地。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造像,是座跨青狮,手持宝剑,头戴天冠,身披璎珞,衣着飘逸雍容华贵柔和雅静的天人像。狮子是兽中之王,有“狮子一吼,百兽胆裂”的说法。因此经中常常把佛陀讲经说法比喻为狮子吼,形容佛的法音对众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。把它作为文殊菩萨的座骑,则是表菩萨智慧猛利,能伏一切烦恼。更进一步,则是形容(诸佛的)般若胜智,胜过一切菩萨之分证、声闻缘觉之偏证、一切凡夫之不证。
普贤菩萨
地藏菩萨的孝敬,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都要有文殊菩萨的智慧作为指导,否则沦为愚孝与溺爱,难免祸害及身!有普度一切的愿心与悲心,可以说是有了心理上的调适与准备,又有智慧的抉择,是有了理论上的指导,就更要进一步的提升到普贤菩萨的大行---实践上,成佛之道就圆满了。
佛法不但重视理论,更重视实行。理明白之后,如果做不到,则是空的。所以,佛法重在行门,“行门”就是生活。普贤菩萨代表实践、代表力行,把理论、方法落实在生活上,点点滴滴做得圆圆满满,将“孝顺、慈悲、理智”完全落实在生活上,衣食住行统统具足孝亲、慈悲、理智。把地藏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的法门统统做到,这就是普贤行愿呀!
普贤翻成中文的意思是“遍吉”,也就是普遍吉祥的意思。代表诸佛的理德、定德、性德,代表我们理德里面的真如之理。普就是平等,没有高下的意思。而我们起心动念总觉得自己好,别人不如我,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,妒嫉别人,障碍别人。不知道遍法界、虚空界和我是平等的,决定没有高下。我们尊重别人是尊重自己的性德,礼敬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性德,孝亲和尊师通通都是尊重自己的性德啊!换句话说,就是对一切众生的恭敬跟对诸佛如来的恭敬完全没有两样。哪怕是蚊虫蚂蚁,亦是如此。
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,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。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,而且纯一妙善,所以称作普贤。在《华严经·入法界品》中,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,就是普贤菩萨。菩萨给他说十种广大的行愿,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,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。十大行愿是普遍而广大的修学原则,是佛法中一切行门的高度概括,是一切菩萨成佛的必修课程,因此,有说道“菩萨不修普贤行,不能圆成佛道”。一切众生依此行愿而圆成佛道,一切诸佛依此行愿而教化众生。在因地的菩萨称为位前普贤,位后普贤则是倒驾慈航诸佛的称呼。由此可知,普贤菩萨是代表普遍而广大的修行方法,人人依此而行都是普贤菩萨。因此,千万不能执着他是一尊菩萨!
中国的信众根据《华严经·菩萨住处品》中所说:西南有山名曰光明,普贤菩萨游处其中,便认定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。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,大多是头戴宝冠,身披彩衣,手持如意,华上置经,面如满月,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。大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,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,不急不躁,循序渐进。大象是白色,表心地清净,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。象牙尖表破障,不畏一切障。他和文殊菩萨,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,与毗卢遮那佛一起同称为华严三圣。
在华严会上,特别强调行门的重要性,尤其是到了“入法界品”,以很长的篇幅记载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的表演。四十《华严》就是八十《华严》的“入法界品”,而且是它的完整版本,名为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。“入”是契入,“不思议解脱境界”是所入,“普贤行愿”是能入。由此可见普贤行愿的重要性,也可以看出普贤菩萨的地位之崇高,所以有所谓“普贤是长子,文殊为庶男。”。“行”就是落实,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到日用平常中。普贤行愿是行门的总纲领,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常常读诵的“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请转法轮、请佛住世、常随佛学、恒顺众生、普皆回向”等十大愿王。教导我们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要心存恭敬,称扬赞叹世间一切善人善事,没有分别地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供养众生。时时处处深刻反省、修正自己的心念与行为,对于好人好事以满心的欢喜乐观其成。礼请有德行、有学问的人长时间地传播有益于社会大众的教学,并且把所做的点滴功德都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愿同一切众生同成无上菩提、圆满究竟觉道。而且要求如是存心、如是行持,要尽未来际无有疲厌。
佛法修学分成信、解、行、证四个层次。行是把所信、所解落实在自己的心行上,而后才能证实所信所解。否则正如清凉国师所说“有解无行,增长邪见;有行无解,增长无明。”中国古人说“先行其言”,没说之前先做到,而后说了人才相信。又说“说得一尺,不如行得一寸。”由此可知,行(落实)对于我们多么重要,这正是普贤菩萨所代表的,这也是他在佛法当中地位崇高的原因。
介绍了这么多关于文殊普贤佛像定做佛像的知识,相信你也有所了解了,想知道更多关于佛像的知识,就请持续关注我们诚美工艺。
- 上一条:你知道供品和佛像的真正意义吗?
- 下一条:“女戴观音男戴佛”会有怎样的后果?